我家隔壁街上冒出一家鸡汤馆,我竟不知什么时候开的。
枣庄的某些传统与其他地方是有些很大的不同的,例如枣庄人的吃辣,例如枣庄人大暑那天喝羊肉汤亦或冬至那一天喝鸡汤等等。
在我幼年的时候家庭还是可以的,虽不能整日吃到荤腥但也不至于挨饿,80年代末期父亲经营了两座石灰窑,大小也算是个生意,于是我便也能不时跟着他“混些”油水。
我们这有一个习惯就是交九那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煮鸡汤喝。冬至一到,就要开始“数九”,这就是民间常说的“数九寒天”的开始,天气越来越冷,最适合养生进补,所以人们习惯在“数九”的第一天炖上一锅鸡汤,驱寒暖胃,营养滋补,同时还暗含大吉大利的寓意。每年一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极为忙碌,当然父亲也是。
上午的时候父亲会挑一只自己家里养的母鸡,杀鸡的时候一只手拿着鸡,这也是很有技术的,一般是用左手抓着鸡的双翅,拇指和食指捏着鸡冠子拉到后面,露出鸡的脖子,在鸡头下方一指处拔下脖子上的鸡毛,然后用右手拿刀,切断血管和气管拿出一个碗放血就好了。
其实说到杀鸡我始终认为不如父亲勇敢,哪怕现在我已近不惑却依然不曾杀过一只活鸡。
在农村杀鸡的时候还有“咒语”的(小时候的我是这么认为的),有几次我都看到隔壁大娘杀鸡的时候念叨“小鸡小鸡你莫怪,你是阳间一道菜,今年去了明年来”,当时听来直觉搞笑。
待到鸡不再扑棱父亲就把尚有余温的鸡放到盆里,倒上提前烧好的热水,水温不能太热,太热的话就把鸡皮烫熟了,很快父亲就能把鸡毛处理的干干净净,最后换上清水开膛破肚。有时鸡腹内还有没有下的鸡蛋,父亲说这种鸡蛋不见天,小孩子是不能吃的。
待父亲把杀好的鸡处理的干干净净后剩下的活计就要交给母亲了,这时母亲会把家里的汤锅加上大半锅清水,放入母鸡,还会放上大姜(我的习惯是大姜要多放,洗干净后用刀拍一下)、大葱、花椒、大茴。然后,把锅放到碳炉上用上整整一下午的时间小火慢煮。
用这种方法煮出来的鸡汤汤不是很白,表面也不会有太多油花,但是口感却是极为鲜美,这种做法是地地道道的家庭做法,酒店里则会考虑到鸡汤的色泽,所以煮汤的时候有的不会放花椒和大茴,还有一点就是临喝的时候要放些胡椒粉。
到了晚上吃饭的时候,母亲会提前把煮好的鸡捞出来放到盆里晾凉,待鸡肉不再烫手把鸡拆解,鸡肉撕成条。通常母亲会拿出一部分温热的鸡肉用切成丝的鲜辣椒、香菜、大葱加醋、盐、味精、香油做成一盘让人垂涎欲滴的温拌鸡肉,这道菜主要是做给大人下酒的,但是至今依然是我的最爱。
而孩子们则一人一个大碗,碗里面会捏上些鸡肉盛上鸡汤。我最爱的吃法是用鸡汤泡煎饼,把煎饼撕成片泡到鸡汤里,再倒点酱油,这香味令人回味无穷。
于是寒冷的夜晚就在这温暖的厨房里度过了,几十年过去了,童年冬日里那一碗鸡汤依然如此鲜美……(来源:鲁南抗战展览馆 作者葛龙飞)
下一篇:枣庄食事之黄花牛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