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预制菜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兴产业。我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农产品加工大省,具有发展预制菜的基础和条件,预制菜产业发展起步较早,原料供应有保障,农产品加工企业多,配送能力强大。《意见》围绕建强全产业链、拓展多维市场、构建标准体系、提升创新能力等方面明确了16条具体措施,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山东省工信厅公布了2022年度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全省共有30家特色产业集群入围,诸城市健康食品及预制菜产业集群入选,成为全省唯一的预制菜食品产业集群。
入冬以来,在有着“预制菜之乡”的山东莱阳,数十家食品企业,上百条产线满负荷运转,香菇肉丸、黄金蛋饺、什锦虾仁等各式各样的预制菜被封装打包,运送至全国各地。
为保障食品加工企业安全可靠用电,国网莱阳市供电公司持续优化电网布局,协调发展智能电网,用坚强电网擦亮“预制菜之乡”这一金字招牌。
作为食品产业新的“一极”,以预制菜为代表的食品产业发展,将探索出预制菜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唱响“中国预制”青岛城市品牌名片。
11月17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由青岛市农业农村局、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及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相关负责人对《青岛市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有关情况解读。
《行动方案》在对我市预制菜企业和项目深入调研基础上,结合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农产品加工出口优势,提出把我市建成全省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预制菜产业高地的总体目标定位。打造15家自主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大型预制菜龙头企业,全市规模以上预制菜产业市场主体达到100家,全产业链规模突破1000亿元。到2024年,基本建立科技含量高、生产加工能力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突出、上中下游紧密衔接的预制菜产业体系。
近日,《赣州市推进预制菜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出台,我市将依托农业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以打造客家预制菜产业集聚区为主线,发挥绿色、有机、富硒的特色农产品优势,抢占预制菜产业新赛道,加快形成“一区一圈”,即宁都县为核心区,瑞金、兴国、于都、石城等县(市)为核心圈,辐射全市其他县(市、区)的预制菜发展空间布局,全力打造南方预制菜产业名城、世界客家菜预制加工基地。
方案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力争到2023年底,全市预制菜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产业链企业数量达100家以上;预制菜加工规模以上企业50家以上,年营收超亿元企业10家以上、超5亿企业2家以上,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200亿元。
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预制菜产业体系基本完善,产业链企业数量达200家;预制菜加工规模以上企业100家以上,预制菜加工年营收超亿元企业30家以上、超10亿企业3家以上,上市企业1家以上,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300亿元。
首届华中预制菜之都招商大会上,荆州预制菜企业展区吸引省内外120多家企业现场对接合作,现场签约2.16亿元采购订单。刚刚闭幕的第五届进博会上,预制菜成为热门产品,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携带“当家”产品纷纷亮相。来自荆州华贵食品的洪湖藕带、洪湖藕汤,小胡鸭的鸭脖、鸭翅等系列产品,引起参展商广泛关注,收获一批意向性订单。
11月19日,由山东得利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与杭州海先友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烟台彦伯食品有限公司、海南齐鲜达投资合伙企业合资成立的山东齐鲜达食品有限公司正式开业。这是诸城预制菜产业发展模式的一次新探索,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生力量。当天,市领导与企业代表为公司揭牌。
近日,泉州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泉州预制菜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规划建设专业园区、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配套、培引一批装备企业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举措。
文件还提出泉州预制菜产业的发展目标,力争到2025年,泉州市预制菜全产业链年产值超300亿元,预制菜企业竞争力走在全省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培育一批优质电商平台,泉州还出台了激励措施。其中,对发展潜力大且年度平台交易额超过8000万元的电商平台(包含行业垂直电商平台、企业自建独立站等)进行补助。
近日,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烟台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2-2025)》(下文简称《意见》)。
《意见》围绕实施产业集群培育计划、实施企业倍增计划、实施技改提升计划、实施项目招引奖补计划、实施品牌培育计划等多个方面,出台多项举措,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意见》提出了烟台预制菜产业的发展目标,力争到2025年,预制菜产销能力进一步提升,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打造世界知名、远近闻名的“中国预制菜产业名城”。《意见》也提出实施企业倍增计划,重点支持纳入烟台市企业倍增计划的预制菜企业。加强特色及小微企业培育扶持,构建“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梯次发展格局。
11月24日,长三角消保委联盟发布《长三角预制菜点质量及服务评价规范》。据了解,该团体标准由沪苏浙皖一市三省消保委、餐饮行业协会等起草,将于12月起实施。这一团体标准从原材料、加工、包装、标签标识、贮存配送、还原度以及食品安全指标等多方面对预制菜点作出要求。
在定义上,明确预制菜点定义为食品原料经预处理、腌制和调味、熟制等提前加工形成的半成品或成品菜点,按食用方法可分开袋即食、加热即食、简烹即食、简配即食。
在贮存配送上,明确冷冻预制菜点贮存、运输温度应低于-18°C;需冷藏贮存、运输的预制菜应配备冷藏库,冷藏库环境温度应为0°C-10°C;冷藏即食蔬果成品库环境温度应不高于5°C;常温预制菜点应避免在高温环境下贮存和运输;配送中,凡直接入口、非直接入口,需低温保存和热食配送的应合理分隔,配送温度及配送时间应符合相应食品安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