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掩盖下的餐饮老板“七宗罪”
编辑:余奕宏 时间:2022-07-18 15:01:24
对一些餐饮老板来说,疫情只是加速其门店倒下的催化剂而已。经营遇困背后,还得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本文转载自门头战略余奕宏(ID:xingzheyh),作者:余奕宏。
2020年3月,中国武汉出现新冠疫情,全城悲痛,举国担忧。2022年3月,中国上海长达数月的静默,全城暂停,举国哗然。2022年7月,欧美新冠疫情每日新增再创新高,奥密克戎还在不断变异中。
谁也无法预测这场疫情将以何种方式,在何时结束。
身在餐饮业,奕宏虽然不从事实体经营,但亦能感同身受,全国的餐饮门店,大大小小的老板们,无不活在不确定当中。一个个病例,一次次封闭堂食,不停地把餐厅按在地上摩擦,所有的苦痛折磨都要老板们自行承担。

△图片来源:摄图网
前不久,我在“连麦实战派”的直播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现下企业的困境究竟是疫情造成的,还是自身内因造成的?究竟哪种人、哪种企业最先扛不住疫情摩擦?各位老板们纷纷留言,我把留言整理出来,以供参考。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赌性大,心大胆肥现金流少。的确有些老板日日夜夜想着“规模、规模、规模”,“做大、做大、做大”,什么门店过千,估值几十亿,三年五年纳斯达克、香港主板上市。结果拼命扩张,疫情稍微缓和,就马不停蹄拿铺子,毫无风险控制意识,结果来一波口罩,就被毒打一次。以为自己是抄底,结果被市场抄底。从不学习,十年前的经验还在用。这种老板其实没有疫情也早是压力重重,一年不如一年。只是繁荣期还能掩盖老板跟不上趟的真相,疫情一来马上显出原形,最早倒掉的就是这一批。人品不好,遇到困难,没人助力。这种很惨,无需多言。一个门店、一个企业,困难时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大概率都是老板为人处事的问题。

△图片来源:摄图网
贪多,多而不强。奕宏经常开玩笑讲,中国餐饮人普遍有一个病症:多动症。几个老板喝顿酒、组个局就能一夜之间上马一个项目。有的老板,一年营业额没多少,门店数不过百,但是品牌(业态)五六个,火锅、烧烤、中餐、小吃,样样都有,一样不精。年份好的时候,有赔有赚,疫情一来,赚的变成平,赔的变成大亏,立刻资金吃紧,团队慌乱,老板也再没有当初的风光。局也不组了,组也没用,都是难兄难弟。曾经的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到疫情来时,才发现都是自我感觉良好,才发现自身功底强,那才是真强。选错赛道,盲目执着的老板。奕宏常说:餐饮品类天生不平等。有些品类赛道,赚钱难,赔钱易。
都说选择大于努力,但是选择是需要深度思考,需要眼界,需要数据分析,需要市场洞察的。90%的老板,尤其是从供小于求的市场走过来的,压根就从来没有这个意识。科学决策,不要说餐饮企业,就是很多规模化企业,也都做不到。总之一句,过去钱太好赚了。无论大小老板,尤其是新入局的个体老板,这几年开餐厅绝对是高风险、低回报。那种本来家底就薄,经验就少,团队没有(很弱),遇到一两次疫情摩擦,马上就会进入亏损状态。但是这种老板往往舍不得止损,也没有止损意识,一直活在幻想当中,总认为下一个月会更好,其实疫情就是淘汰这种底子薄的老板的。所谓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好的,给他更多,差的,让他更差。
